安全管理网

事故理论基础上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8月18日

    摘 要:本文在对事故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方法,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故理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事故理论从理论层面深刻剖析建筑施工中发生各种安全施工的内在原因与规律,可以有效指导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可靠地开展。
  1 事故理论概述
  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内在的必然因素,合理规避安全事故关键需要找到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从而合理识别事故发生必然因素并降低偶然因素发生的概率,提高施工中安全管理水平。事故理论中的致因理论指出,安全事故不是独立事件,是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连续发生的结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各种事件相继发生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需要重点控制连锁因素中的关键事件,从而合理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应该认识到,各种安全事故在本质上是能量的意外释放,这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建筑施工中的意外跌落、火灾、漏电等安全事故在本质上是机械能、热能、电能等能量的意外释放,意外释放的能量超过人体的承受极限,则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实质就是规避能量的意外释放,即对危险源进行控制。此外,需要关注施工人员、材料和设备的相互作用,施工建设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结构链条,安全事故的发生必然是由于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并且人员、材料和设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会形成交叉联系,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事故理论,从理论角度出发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保证施工中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 安全事故危险源分析
  2.1 危险源的界定
  危险源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中危险源虽然以多种形式存在,但本质上均为能量意外释放或者有害物质意外泄漏而引发。工程中的危险源是可能在施工中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情况组合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其中,危险因素具有瞬间突发性,而有害因素则是具有累积作用的慢性损害[1]。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别,从而运用具体措施加以控制。因此,安全管理也被视为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工作。
  2.2 危险源分类
  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依据在安全事故中的作用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危险源两类。
  2.2.1 静态危险源
  依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将施工建设中拥有能量且能量变化一般对安全事故后果影响较小能量载体称为静态危险源[2]。静态危险源具有较多能量,低能量状态的静态能源相对安全而能量出现变动则会导致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引发的安全事故会造成危急后果。此外,静态危险源含有的危险物质越多,则对人身体状况的危害就越大。建筑施工中的各类主要安全事故和静态危险源详见表1。
  2.2.2 动态危险源
  动态危险源具体指使限制能量措施失去效果的不安因素,由于不安因素对应的目标不同以及受限于安全管理而处于变动的状态,因此动态危险源也被称作动态不安因素。依据事故致因理论,人与物是造成能量意外泄漏的直接原因。动态危险源包括人、物、工作环境三个方面,并且,这三方面均是由于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造成的。
  动态危险源在人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安全行为和人为失误两方面。不安全行为是因为人在施工中进行违章操作、指挥而引起,例如,没有依据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等。认为失误指施工中人的行为偏离规则标准,其中不安全行为属于认为失误的特例。认为失误会导致静态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效,从而造成能量意外泄漏。相比较而言,不安全行为更加具有可控性,而人为失误只能运用相关措施进行补救降低失误发生概率。
  动态危险源在物的方面具体指物出现的故障,可能会直接造成能量控制工作实效而引发安全事故。物的故障具有两方面产生因素,一方面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物的故障,另一方面是前期作业进程中出现的物的故障依然出现在新的施工进程中。
  工作环境因素是系统在运行时,对其他不安因素起到的加剧或者减缓效果的因素,也就是建筑施工所在的环境。具体包括天气变化的自然环境、温、湿度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与社会等部分的外部软环境。自然与物理环境会导致物的故障和人为失误,而企业的管理机制、社会影响力等软环境则会对施工人员的情绪、心理等方面形成影响,进而引起人为失误。
  3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方法
  3.1 静态危险源控制方式
  3.1.1 规避事故发生
  对于静态危险源,需要通过消除危险源的方式规避事故的发生,可以选择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并注重施工工艺的正常运用,同时,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与工程项目的契合度,切实消除危险源[3]。例如,使用压气或者液压系统替代电力系统,从而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危险源无法彻底消除,但是能够运用具体措施对危险源进行限制。例如,使用低电压装置防止发生电击、降低可燃气体浓度以防止爆炸等方式,合理对能量和危险物品进行限制。
  对于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区域,需要运用屏蔽隔离的方式保证安全控制工作的合理开展。例如,使用防护罩阻止物质进入、使用电焊镜防备电弧光线伤害眼睛等措施。同时,施工单位需要使用安全能源替代不安全能源,在易漏电区域,使用压缩空气动力替代电力,从而防止漏电情况出现。
  3.1.2 减少安全事故损失
  隔离是减少安全事故损失的重要措施。隔离过程中,缓冲措施可以有效吸收意外泄漏的能量,降低能量破坏程度;远离措施则是把可能出现能量泄漏的危险设备等放置于原理居民区的地方;封闭措施则能够控制安全事故态势,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损失[4]。
  建筑施工中,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针对安全事故需要佩戴防护用具并远离危险环境。能量意外泄漏情况下,尽可能让能量在装置设备的薄弱区域释放,从而保证损失的减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安全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确定人员撤离的安全通道,保证安全事故发生状况中,施工人员能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同时,针对无法撤离人员,则应该制定救援计划,保证救援人员迅速到场展开抢救。
  3.2 动态危险源控制方式
  对于动态危险源的控制工作中,需要切实降低接卸设备发生认为故障的概率。选取具备较大功能的设备元件和装置,保证机械设备功能的充足,合理提升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同时,积极建立施工作业安全监控集中,保证机械操作中安全系数的提升。
  安全管理中,对于机械设备需要通过制定具体措施,保证重要设备在部分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一定时间的安全运行。结合具体情况,具有三种措施方案可以使用:消极方案即面对突发故障,设备系统处于低能量状态,则需要马上停止工作,及时进行修复校正;积极方案即在故障发生之后,且未进行校正维修是,设备仍可以保持安全的能量状态;正常方案即故障发生后,确保实施校对工作之前,系统可以发挥正常功能。
  安全管理更需要做好施工环境的安全控制工作,依据不同的自然、物理环境,制定正确的安全应对方案,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正确有序进行。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在结合事故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并切实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以理论为导向,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田元福,李慧民.建筑业的过渡竞争及其原因分析[J].建筑经济,2012(12).
  [2]武明霞.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D].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顾慰慈.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D].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3.
  [4]金波,陈宝智等.系统安全工程[D].东北工学院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世明(1963-),男,四川泸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系列。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