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强化矿工的教育培训,实现矿工行为的本质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3月12日

        1、强化本质安全的理念教育。根据矿井的实际,在矿区道路两侧及井口设置统一的宣传标识牌,用于安全文化、安健环质知识的宣传;“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及“瓦斯超限就是事故” “只有发现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员工的安全意识。
        2、改进培训方法。每年年初,由矿组织对全矿进行一次培训需求调查,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包括临时工在内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人员、内容和目标。培训坚持从实际、实用、实效、让员工学得懂、记得住等出发,采取集中培训、定期轮训、专业培训、现场实训、案例教育、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实际操作演示等形式方法,分类组织培训,突出应知应会、岗位规范操作、安全技能、业务水平、安全综合素质和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并加强培训效果的检查评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班组建设提供素质保障。
        3、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员工素质。素质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多年来,我矿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送出去或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狠抓员工安全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在安全培训上,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培训计划,做到了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教师落实。每年至少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轮训,重要岗位半年进行一次复查考试,并建立健全了安全培训档案。尤其对新招员工和新分大学生,均要举办岗前培训班,签订师徒责任书。
        4、在专业技术培训上,坚持不懈地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科技创新创效活动,按时召开科技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有效地促进了员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促进了规范操作,促进了岗位安全。矿里与作为员工承办了大中专班,使员工不出矿就可享受到学历升级教育。通过强化培训学习,提高了员工业务素质、技术素质和安全文化素质,改变了员工的不良工作习惯,促进了专业达标,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人才保证。
        5、强化要害工种和一般工种的岗位培训,井下所有的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推行一人多证、一专多能,储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要害工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表现、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突发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每年任命2-3名“技术标兵”,提高相应的工资待遇,以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及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6、严格组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矿里内部组织的各类培训全部实行闭卷考试,低于80分的一律视为不及格,要进行补考。
        7、开展风险评估活动。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实现风险的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作业环境安全隐患及险情预兆的认知和可控能力。建立班前风险评估卡,并不断补充、完善班组的风险评估表,定期组织评审,及时对风险的等级进行确认和再学习,实现风险评估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8、建立了员工报告安全隐患及“三违”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反“三违”、查隐患,努力由依靠安监部门抓“三违”、查隐患为主向班组自主查隐患、抓“三违”转变,使不安全因素“发现得快、控制得住、排查得早、解决得好”。
        9、开展了作业前风险评估活动,每位员工在作业前自觉进行风险评估,工作之前要思考五个问题。即:本人做此项工作有哪些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本人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适当的工具?不恰当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已配戴了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合适不去做。通过坚持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了作业安全。
        10、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
        在矿内,要随处可见醒目的安全宣传横幅和牌板。例如:为了能给广大职工提个安全醒,使他们在下井前、升井后接受安全教育,在职工入井必经之处建设一个安全教育通道,把安全教育课堂搬到井口。安全教育通道的所有牌板均采用电脑彩色喷绘精制而成,图文并茂,立意鲜明,突出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一教育主题。使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职工们在入井前、升井后通过浏览牌板上的教育内容,会进一步感受到安全责任的重大,使自己自觉地遵守有关安全规定,按章作业,从而形成入井前先入“安全教育课堂’、升井后回顾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持续发展;在会议室制作安全“全家福”牌板,张贴全家福照片,登载亲人安全嘱语。在井下主要运输、行人巷道安装统一规格的灯箱和牌板,书写与绘制安全警句,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