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心理与行为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3月18日

第二节 环境照明与色调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环境照明
作业环境中,照明好、光线充足,可以使工人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反之,工人则会感到心情压抑、沉重;另一方面,照度低的环境中工人看机器或工件,感到吃力,眼睛容易产生疲劳,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给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因而必须认真对待照明问题。
随着光源和照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照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要改良各类工种作业的具体需要。过亮而且令人眩目的照度,不仅不会提供安全的环境条件,反而会使工人感到眼睛看物件吃力、心烦意乱;照明灯具的设置、灯具遮光罩的角度,照明灯具的种类等因素,都会使环境照明与心理因素乃至事故发生密切的关系。正常的照明条件会使工人的眼睛感到明亮,心情舒畅;国内外的标准都把一般工厂的照明定在200勒克斯;一般办公室的照明定在500勒克斯,以保证有重充足的亮度。
二、色调与心理状态
我们的企业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颜色。所谓颜色是指“光线”而言。没有光线的地方就不存在“颜色”。那么“光线”是什么呢?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在各种电磁波里肉眼可看见的光是可见光,用棱镜来分光可见红、橙、黄、绿、蓝、紫灯颜色;换句话说,颜色就是可见光在物体表面反射而反映到人的眼里的现象。红色纸的“红”是因为红纸表明吸收了“红”以外波长的所有光线,而只反射了红色波长的光线的结果,所以看到了红色。“颜色”就是这样产生的。
1、色所具有的特征
各种电磁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作为可见光分出的各种颜色,也有各自的特征。如人一见到红颜色就会兴奋并联想起火;看到蓝色会使人感到宁静,从而联想到潺潺的流水等。总之,各种各样的色彩所具有的电磁波,通过视神经刺激人们的脑髓,于是或表现兴奋,或表现沉静。这就是色调的特征。
2、色彩调节的目的
色彩调节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增加生产而在军需工厂实行的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在工厂、办公室进行色彩调节的目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一是减轻眼睛和全身的疲劳;二是减低事故的发生率。为什么呢?因为产生视力疲劳的原因除前几章所谈的光线和亮度外,还有为了看清操作面,两眼要长时间地接近(对眼),视野内明暗对比程度大(反差大)等,要消除上述原因,只有窗外有绿色就可以做到。然而在工厂、办公室里,除了白色地墙壁就是又黑又脏的浅灰色的墙、机器、物件等,这就只能引起眼疲劳,导致生理机能紊乱、失调,进而造成心理情绪不良,出现误动作,发生事故。
3、色彩调节与心理状态相适应的原则:
1关于照明:要看清物体,就必须有光线。观察的速度(对防止事故无疑是重要因素)随光源亮度的提高而提高。在一般工作场所,有300-500勒克斯橙色光源就可以了,如果是精密作业,可加局部照明。
2关于光源的颜色:要想正确的看到物体,用黄色的、橙色的、黄绿色的光源最好,最不好的是蓝色的光源。
3关于亮度:操作面与周围物体间的亮度平衡问题,最好要做到大致相等或使周围的亮度稍低一点。如果周围过份明亮,工作效率会明显降低,因为人的眼睛可以很快适应明亮而对黑暗则较慢才能适应。如果把工作场所周围的环境刷成柔和的颜色,把照明的亮度集中在操作面,则会产生使人心情舒畅的环境。
4关于色彩:强烈的色彩使人紧张、刺激、肌肉紧缩、血压增高、呼吸加快,而柔和的颜色则使人消除紧张,缓和植物神经系统。现在各类舞厅用五颜六色的激光照射,能使跳舞的人越来越疯狂,原因正在于此。
因而,在为生产班组、岗位选择颜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不要使用过红或过黄这种色度高的颜色。b、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纯白色,但天花板应使用白色。c、区别使用冷色和暖色。如对朝南的、朝西的房间或靠近热源温度高的场所使用冷色(蓝或绿的系列),对于朝北的房间或与冷冻有关的房间或场所则宜采用暖色(红、橙、黄色等);易于人多的场所用冷色;女工多的场所宜用暖色。
上面,我们谈了色调对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实际上人在很大程度上他的动作是与心理活动过程有着直接关系的,因此,不能小看了颜色和色调在人的心理与行为关系中的影响因素。
三、噪声与心理状态
在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的诸因素中,噪音的作用恐怕是最大的了,他不仅造成工人的听力损伤,还能妨碍人的思维活动,引起人的心里变化,从而产生焦躁不安、厌烦的感觉。噪音主要包括这几种:1过大的声音;2音色不佳的声音;3妨碍工作的声音;4使人厌恶的声音;5在本来不该发出声音的地方发出的声音。
1、噪声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
噪声除了使人的听力损伤外,对身体各部分也会产生生理上的影响。1抑制唾液的和胃液的分泌,抑制胃的运动;2改变新陈代谢机能;3血压增加,脉搏增加,抑制呼吸;4血流量变化;5筋络的紧张程度增加;6副肾上腺激素增加,从而造成焦躁、心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痛、头重、耳鸣、睡眠不足、疲倦等症状。
生理上的影响,造成心理上的不正常。1注意力不集中;2妨碍动作的敏捷性;3工作热情减退;4产生疲劳等,进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人对各种噪声级的适应:
人对各种噪声的适应是不同的,噪声级越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就越大,加上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误动作或误操作。所以作为一个生产管理者,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轻噪声,给工人以宁静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用阻尼、隔音、消音等方法减少噪音源;维护保养好设备,给机器按时进行润滑,减少间隙,以保证工人能在不超过85分贝的工作环境中操作。

第四章 安全心里与行为的协调
前两章里我们已对事故原因中的心理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对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作了分析。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人有七情六欲,从全局看,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家庭地位对其安全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局部来看,他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温度、湿度、照明、噪声、色调等小因素,又直接干扰了他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程度,因此,作为生产管理者就要注意创造好的环境条件,使工人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产生注意力集中、情绪正常、热情饱满的心理状态,以保证工人遵章作业,提高效率,安全生产。
<一>熟悉、掌握班组工人的思想和心理状态
1、了解工人的思想和心理是正确引导思想和心理活动的关键。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想引导工人有正确的心理活动,就必须对其家庭、本人文化或受教育情况、个人性格特征、兴趣和爱好、社会接触面等情况有所了解,这种了解是通过接触、交谈、共同劳动得到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有一本记录或思想记忆稿。现实中有的班组长对本班组的工人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能说出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工作或学习情况,这就有利于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便于安排工作。
2、适当安排各类人员的工作或生产任务。利用各种性格的人员的个性特征,适当安排其工作,是一门艺术。有的班组长在安排生产任务时,把不需要细致作业或责任性不强的工作交给性格粗鲁、急躁的人去干,把需精雕细琢的工作交给内向性格的人去做,都产生了较好效果。把一粗一细两种性格的人搭配在一起结合成联保对子,可以避免粗枝大叶的人发生事故;把年轻人和年龄大的人安排在一起工作,也可以时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在许多男青年中安插几个女青工也会改变沉闷的气氛;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安全,提高工人的工作情绪。总之,适当的劳动组合产生在对工人的心理或思想状况的了解的基础之后。
<二>善于找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
找出生产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一是需要分析工人操作中的不安全行为,多问几个为什么?再联系他们的各方面的社会因素,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中的诸因素影响,则再分析工人的工作环境中,有什么因素干扰了他的生理或心理状况,如环境中的温度是否过高或过低、操作面的照明够不够、色调是否令人厌恶、噪声对其有无影响等,因为造成工人注意不集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也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因素促成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三>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前面我们着重谈了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色调和噪声等方面,那么作为生产管理者则应在这些方面创造条件。对笔者所在的江南地区而言,春夏两季气候较为适宜,夏季较炎热,平均温度超过了35℃,班组或岗位上应配备电风扇、排气扇或空调,局部降低气温,形成适宜的小气候;冬季则应有取暖措施或保暖措施。对于色调和照明,应尽量按前面所讲的原则去安排,企业里有的班组休息室或岗位上,墙壁肮脏不堪、被烟熏得黑乎乎的,有的刷上了深色的油漆,使人有一种沉闷和压力感;还有的岗位上照明的亮度不足,工人也感到不舒服。条件的创造是企业管理者的事,是对安全生产条件的态度问题。过去,在创造文明班组的活动中,往往只注意把休息室布置的富丽堂皇,而忽视了岗位的文明,这是片面的。工人每天在岗位上的时间最长,如果我们在明亮、色调柔和、温湿度适宜、噪声低的环境中工作,不仅会令人心情舒畅,干劲倍增,还会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乐意遵章守纪,减少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
当然,对于事故的发生,人的因素在人-机-环境整个系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也不能忽视“机”——机器设备的重要因素,也就是“机”的本质安全。即,即使工人有了不安全行为,设备本身的安全保护系统都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并不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没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中,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尚未达到高科技的水平时,强调人的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仍然时至关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