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一起输过程中违章作业引起的二硝基酚中毒事故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15日

 2001年9月24日凌晨,杭州市发生一起在运输过程中因违章作业引发的2,4 二硝基酚中毒事故,其中4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现将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现场调查

  (1)一般情况 

  某物流公司仓库,在约300m2露天空地上散乱地堆放着数十桶化学品物料,该物料包装容器是回收废桶,并贴有“2,4 二硝基酚”的标签,桶内装着棕褐色粉状结晶的化学品物料。经现场勘察和货主确认,证实现场物料确为“2,4 二硝基酚”。  

  经调查得知,该批物料共50吨,是在途经杭州时因铁路部门拒绝托运,而借用了该场地进行转运的。货主为使剩余的10吨物料装入6吨的货车内,擅自组织2名民工(李家兄弟俩)将物料重新拆装,由3桶合并为2桶,并限时完成。在此期间,货主始终未将物料的毒性及防护告知工人,也未提供任何防护用品。  

  (2)中毒经过 

   2名民工在23日接到该业务后,即于当日18时开始进行分装和装车,大约22时,又另找了2名老乡和2名家属一起帮忙,直到24日凌晨1时30分结束。到24日凌晨3时左右,李家兄弟俩首先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大汗淋漓的临床症状,遂急救入院治疗。大约2小时后,另2名民工也相继发病。  

  据患者家属描述,在进行分装作业时,2名家属(女工)负责拆包、撑袋和扎口,而4名男工负责倾倒物料。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面对飞扬的粉尘,接触机会明显增加。工人在作业时不仅毫无防护,还脱光了上衣,在结束作业时4名男性民工全身上下及鼻、口腔里都是棕褐色的粉末。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初步认定引起本次中毒事件的职业危害因素是2,4 二硝基酚,吸收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也存在经消化道吸收的机会。 

   2、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在辖区政府的领导下,卫生、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参加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鉴于该事故发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途中,此案在完成调查后移交公安部门处理,由公安部门依据《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封存了剩余的物料,依法对肇事的货主进行了行政处罚,并督促业主承担了中毒患者的全部救治费用。 

   3、讨论  

  (1)2,4 二硝基酚属高度危害的化学品,大鼠经口LD50为30mg/kg,是二硝基酚中毒性最大的。但由于其为结晶体,又几乎不溶于水的理化性质,因此,一般作业状况下极少发生中毒,国内未见有急性中毒的报道。本次事故是在一个特殊的作业条件和接触方式下发生的,其教训深刻。  

  (2)我国对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的安全管理早有规定,该货主不仅缺乏基本的有毒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知识,更置法律于不顾,擅自对有毒化学品进行分装,从而导致了本起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环节的法制监督,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预防职业中毒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3)在对本次重症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卫生监督部门快速明确病因,积极提供治疗信息,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创造了机会,取得了主动。由于在中毒早期即采用血液灌注治疗,对挽救重症2,4 二硝基酚中毒病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卫生监督机构在调查处理突发事件时,与医疗机构“防治结合、快速反应、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对消除事故危害的作用十分重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