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弋湾矿新平井“8·9”透水事故救援案例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8月15日

2002年8月9日10时40分,郑煤集团弋湾矿新平井1102掘进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图8-7),造成31名矿工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救护大队先后出动6个小队、86名指战员,采用加固冒落区、掘绕巷等措施,通过救护队43h的艰苦奋战,成功抢救出21名遇险矿工、10名遇难矿工,圆满地完成了抢救任务。

一、矿井概况

弋湾矿新平井为低瓦斯矿井,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1m3/min。1102掘进工作面采用梯形断面,密集棚支护,椽子、梢子背顶,支架规格2m×2.4m,掘进断面积6.6m2。1102掘进工作面准备与1103上副巷联络巷贯通,形成新的工作面。1102掘进工作面自开口处至回风下山底,向西掘进12M时,即2002年8月5日8点班,在探水时发现有水涌出,随即停止掘进,在掘进头打了一个水算子,在水算子外侧(东侧)支设了一个木垛,水算子和木垛打好后工作面仍有水流出。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02年8月9日10时40分,1102掘进工作面疏水孔涌水量突然增大,瞬间涌水量高达150m3/h,持续5min后水量逐渐减弱至5m3/h。涌水造成1102掘进巷及其以南区域共6处冒顶、5处淤塞,使在1103工作面、1103上副巷(沿空留巷)、皮带下山等处工作的31名矿工被困。

三、事故处理经过

2002年8月9日12时26分,救护大队接到集团公司调度室关于弋湾矿新平井透水事第八章煤矿水灾事故救援典型案例分析‖141

故通知后,大队值班领导立即带领直属中队1、2小队于12时57分赶到事故矿井,简单听取矿方事故情况汇报后,迅速带领直属中队两个小队下井侦察。

(一)接警出动,灾区侦察,制订救灾方案

第一次侦察路线分为两路:第一路由大队长带领1小队沿六井底→东井运输巷→皮带下山进行侦察,第二路由总工程师带领2小队沿六井底→总回风巷(总回风下山)进行侦察。当第一路侦察人员行至1102上副巷和皮带巷交岔口处遇1号冒落区,冒落区为垮塌冒落,冒落面积约为64m2,南北冒落长度约为8m、高度为4m,冒落区顶板较稳定,人员能从上方通过,通过冒落区进入皮带下山,下行12m又遇2号冒落区,该区为全巷道冒顶,长度约为8m,人员无法通过。

第二路侦察人员行至回风巷与1102上副巷交岔口处发现3号冒落区,冒落区为垮塌冒落,冒落面积约为30m2,高度为3m左右,冒落处人员无法通过,随后返回皮带下山与第一路侦察人员会合。

两路侦察人员会合后,现场指挥员根据侦察情况分析认为,2号冒落区内有被堵人员生存的可能。在2号冒落区侦察过程中已通过呼喊、敲击皮带下山排水管的方法和被闲人员联系,得到了被困人员的微弱回应。大队领导决定:

(1)割断原皮带下山2号冒顶处排水管,在排水管中使用高压氧气瓶对被困人员进行强力供氧。

(2)在2号冒落区东侧做绕巷穿过冒落区接近遇险人员。

救护队及时向指挥部进行了汇报,指挥部听取汇报后,当即同意该方案,并要求现场指挥员在做绕巷前,在1号冒落区采用支木垛的方法进一步加固顶板,以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退路安全。

(二)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1号冒落区的支护加固工作于15时40分完成,18时10分,总长10.5m的绕巷贯通后,救护队员通过绕巷进入冒落区下方,发现21名遇险人员,救护队引导遇险人员依次通过绕巷,脱离危险区,同时护送21名遇险人员安全升井。

在部分救护队员护送遇险人员升井的同时,现场指挥员组织人员进行第二次侦察,通过绕巷一→皮带下山→1103上副巷,1103上副巷有两道狭窄的风门,第二道风门只有0.3m×0.35M的缝隙,人员勉强能爬行通过,通过两道风门后,侦察人员清煤爬行前进,当爬行至中切巷口东5m处发现有灯光,顺着灯光继续向前爬行侦察,在中切巷口处发现了3名遇难人员,在中切巷口西4M处发现了4号遇难人员。该处气体:CH4浓度为0.8%、C02浓度为1%、02浓度为18.2%。因1103上副巷中联巷口处冒顶,淤煤杂物堆满巷道,无法通过,巷道窄小又无法搬运遇难人员,侦察人员便返回基地向指挥部汇报。18时10分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进行第三次侦察,侦察路线:由回风巷下山通过回风巷冒落区(3号冒落区),爬行进入原11011回风巷,东行近10m,淤煤堆满巷道,有微风,人员不能通过只能返回,向西通过溜煤眼进入联络巷,下行至1103上副巷(沿空留巷),联络巷口东侧上副巷被淤煤囤实,不能通过,向西侦察距巷口10m处发现一只胶鞋,在胶鞋以西15m处发现5号遇难人员。此处气体:CH4浓度为1%、02浓度为19.4%、C02浓度为0.3%。再向西淤煤杂物堆塞巷道,不能通过,向指挥部汇报后返回。

根据侦察,现场找不到能够顺利搬运遇难人员的通道,只有人工清淤,重新开掘、疏通搬运遇难人员的道路。23时15分指挥部决定分东西两路疏通巷道、搬运遇难人员。东路任务是对带式输送机下东侧的绕巷进行扩修加固,打开1103上副巷中的风门,从中切巷(1~4号遇难人员处)至绕巷北口清出一条可搬运人员的通道,并将1~4号遇难人员搬运至地面。西路任务是疏通总回风巷→溜煤眼→联络巷→5号遇难人员之间的巷道,并将5号遇难人员运至地面。领取任务后,两路人员立即行动,分头实施。至8月10日4时30分,西路人员将5号遇难人员救出井口(从东井运出)。之后,奉指挥部命令,西路人员又对11011回风巷进行了第四次侦察,继续寻找被困人员。侦察结果是:回风下山至11011中切巷,基本被煤淤严,巷高只有0.6M,只能爬行通过,切巷口以东被煤淤实,中切巷口以下2m位置被煤、杂物堵塞,侦察工作再次受阻,向指挥部汇报返回。由于东路巷道状况差,2号冒落区不断来压,支护绕巷和扩修风门工作量艰巨,工程量大,8月10日5时50分指挥部增派裴沟煤矿救护中队两个小队进行增援搬运遇难人员。在搬运1~4号遇难人员的同时,救护队从中切巷向西进行了第五次侦察。经侦察,在中切巷西15m处发现了6号遇难人员;再向西3m处,发现了7号遇难人员。巷道淤

煤情况:从中切巷向西20m范围内淤煤厚度80cm,再向西淤煤逐渐增高,距中切巷30m处往西淤煤充满巷道。于8月10日9时30分,6名遇难人员全部被送至地面。此时,经指挥部进一步排查核实,除已救出21名生还者和7名遇难者,还有3名被困人员下落不明。

为尽快搜寻到剩余的3名被困矿工,救护队指挥员通过对事故发生前各工作地点人员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认为:由于透水时间短,水势猛,巷道破坏严重,被困人员没有充足的逃生时间,距工作地点不会太远,因此应以工作人员集中的1103上副巷为主要寻找地点。一是尽快清淤,探查寻找遇难人员;二是疏通该巷,形成通风系统,改善工作环境,便于下一步抢险工作。这一建议得到指挥部的一致同意。

8月11日1时10分,在中切巷西35M处发现了8号遇难人员。1时50分在该处发现了9号遇难人员,其头部贴近8号遇难人员的臀部。4时20分,在联络巷东12m处发现了10号遇难人员。8~10号遇难人员均在1103上副巷(沿空留巷)的下帮淤煤中,且均是在清煤探测中发现的。9时20分,8~10号遇难人员全部被救至地面。此次事故处理结束。

四、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事故原因

(1)原11011采空区有积水500M3,在1102掘进面探水时发现有水涌出,便停止了掘进,留有疏水孔,并打了算子和木垛。由于水不断涌出会不断刷大疏水孔断面,同时水不断浸泡隔水煤柱,使隔水煤柱强度减弱,直至隔水煤柱强度小于积水压力造成透水事故。

(2)矿方没有严格落实探放水制度,探放水期间受威胁区域工作面人员仍正常生产。

(二)防范措施

掘进中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物探先行”的原则,确保超前探水距离,探测有涌水后,采取有效的探放水措施,探放水期间,受威胁的区域禁止人员作业。

五、经验与教训

(1)此次抢险,指挥部的决策果断正确,物资材料供给到位,人员调遣及时,配合密切,没有贻误战机现象,保证了抢险救灾的顺利进行。

(2)救护队接到抢险任务后,迅速出动,积极抢险,采取开掘绕巷施救等措施大大缩短了抢险时间和劳动强度,为21名被困矿工的生还和顺利救出10名遇难者发挥了关键作用。

(3)在抢险过程中,全体指战员发扬了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险,为事故的圆满处理发挥了抢险尖兵作用。

(4)掘进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保证超前探测距离,特别是探测出水以后,必须加强排放水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以免发生事故,给人身和国家财产造成损失。

六、专家点评

(1)在掘进施工期间发现有透水征兆,没有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保证超前探测距离,特别是探测出水以后,没有加强排放水工作,及时消除隐患,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通过采用加固冒落区、掘绕巷、管路高压供氧等措施为幸存者能够被成功救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救护队采取措施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配合了抢险工作,为快速救出被困人员赢得了宝贵时间。

(4)为了抢救被困矿工,在冒落区未处理的情况下,救护队穿过冒落区抢险作业,属于冒险违章作业行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