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朱家河煤矿“3.19”顶板事故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09日

12502工作面形成于矿井基建时期,当时施工切眼机尾段,多处顶煤冒落,顶部采取木垛绞架背顶。3月初采一队搬到该面进行生产。2003年3月19日凌晨2时10分,工作面机尾9米处发生顶板事故,伤亡一人。
    一、事故经过
        2003年3月19日,工作面已初采三个循环,机尾30米严重超高,采高达2.5米。零点班出勤47人,值班队干主持召开班前会,会上强调:工作面正在初采阶段,机尾30米超高,以前有冒顶现象,条件很差,安排有经验的人在机尾作业,煤机割煤时,必须降低采高,走一节槽子就要停下来及时支护。班长安排分为10个茬,方某、赵某、杨某为一茬,被分在机尾最后5节槽子。23时工人更衣下井,到工作面后,跟班副队长张某、刘某,班长姚某和安检员对工作面进行了检查,安排各茬工人维护。24时左右,煤机开始从机尾20米处向机尾割煤。采取前进一节槽子,就停下来移梁支护的方法进行。当煤机割到距机尾4米处停机支护,跟班副队长刘某和班长姚某及安检员帮着移完顶梁,姚某在煤机处监护顶板,安检员和刘某协助赵某和方某在采空区侧打带帽切顶支护,姚某看到顶板掉渣(2时10分),大喊快跑,他和安检员、刘某、赵某、方某向机尾撤出,杨某撤之不及被随之冒落的顶煤(长4.2m、宽5m,厚3m)埋压。正在处理顺槽溜子的跟班副队长张某闻讯赶来,立即组织抢救,大约一小时将杨某救出,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生产区间前后绞架支护,随着推采已离层的顶煤失稳,推倒支架冒顶,杨某撤退不及被埋压致死。
       2、主要原因:
     (1)此段前后为绞架区,支架稳定性差,推采时没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2)初采时,严重超高未采取有效措施,支护强度低。
     (3)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未按照“作业规程”支设戗柱、戗棚等特殊支护,贴帮柱数量不足。
       3、间接原因:
      (1)该工作面形成时间较长,并且切眼机尾段在施工期间多处顶煤冒落,特别是冒顶区前后都是绞架支护。
      (2)初采初放期间现场管理较差,隐患处理不及时、不到位。视重大隐患于不见,强行生产,存在重生产轻安全思想。
      (3)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中,对绞架区支护没有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技术管理存在漏洞。
      (4)职工安全素质低,自保意识、避险能力差,冒险作业,“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
      (5)班前会质量差,布置工作不细致,泛泛而说,针对采高超高、原绞架支护段存在的隐患没有强有力措施。
三、事故点评
        针对朱家河煤矿“3.19”顶板事故,分析事故症结,吸取事故教训,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12502工作面是在矿井基建时形成,放置时间较长,工作面顶部已有木垛绞架,煤层顶板离层、断裂、破碎。初采初放期间,机尾30米段采高达2.5米。工作面当时仅推采了三个循环,进度也只有1.8米。针对这些情况,假如在初采初放之前就对机尾30米段的隐患进行了彻底处理;假如管理人员在审批安全技术措施时,能够严格把关,对机尾特殊地段制定了专门的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假如我们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12502工作面的初采初放,严格执行初采初放期间管理干部现场跟班制度;假如能认真做到对机尾30m段支柱初撑力的监测,保证支柱初撑力达到规定值;假如对工作面采取了及时的贴帮支护和特殊支护,杜绝了支柱的超高使用,支护强度也达到要求;假如跟班队长、班长、安检员三人中,有一人责任心强,做到对工作面的认真检查,这些隐患就一定能查出,“3.19”顶板事故也就不会发生。让我们时刻牢记这起事故的教训,在日后的初采初放中,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