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机动灵活 沉着应变 ——孙子谈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之九

  来源:南粤安全文化网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12月09日

安全生产教育大讲堂的灯又亮了。孙武先生环顾一下教室里的学员,开始了讲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课程是以《孙子兵法》的篇为单元的。今天这一课,将围绕《九变篇》展开。‘九变’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与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见下面的学员议论纷纷,却又无人举手发言,孙武便催问道:

“谁能回答,‘九变’是指哪些方向的内容?”

在老师的一再催问,终于有人站了起来,嗫嗫嚅嚅地回答说:“应该是指在指挥战争时的九种变化吧?”

“错误!”孙武放大嗓门,作了一个响亮的否定评判。

“‘九变’所说的‘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形容词。‘九’为中国数字之极大数,这里是形容极其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指挥战争时,要极其重视各种变化。其中既包含客观条件的变化,也包含主观能动性的变化。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考验。我们必须要有‘九变’的思维。极其重视对各种变化的掌握,正确应对种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七亘重伏:安全生产要有应变能力

孙武说:“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若论变化,用之其极的莫过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师长反常用兵,指挥部队在山西境内的七亘村,三天之内,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大胆歼灭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了。”

七亘村,是山西省平定县东回镇下辖的一个村庄。这个地图上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却因刘伯承指挥的两次出奇制胜的伏击,成为抗战史上一个闪耀着胜利光芒的坐标。

平型关战役后,向山西进击的日军突破内长城防线,兵分两路进攻太原,企图控制整个华北。1937年10月25日,刘伯承麾下的129师772团3营受命进至七亘村设伏。七亘村四面环山,重峦叠嶂,一条小河傍村而过,崎岖石路绕山盘旋,进村的东口地势险要,正是设伏绝好地段。26日上午9时,日军20师团辎重队进入伏击地区,八路军一轮机枪扫射后,敌阵脚大乱,八路军将士勇敢冲入敌群,与敌白刃格斗两个多小时,日军除少数逃出,其余全部被歼。

27日,我军发现有日军前来打扫战场。刘伯承得到侦察报告后,断定敌人还要经过此路输送给养,决定出其不意,在同一地点再次设伏。28日清晨,敌人的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过来了。11时许,日军进入了伏击地域。第772团第3营的机枪、步枪一齐响了起来,将日军截成两段。战至黄昏,敌人扔下上百具尸体,乘夜色朦胧突围而逃。两次伏击,共击毙日军300多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和一大批军用物资。

这一场战斗的绝妙之处,在寓巨变于不变之中,抓住了人们思维方法固有模式“兵不重伏”的弱点,以不变的方式攻破了人们常常会有变化的固定思维,实在是“变”的极致。

欲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要向刘伯承元帅学习,机动灵活,善于应变。尤其是要抓住人的思想固有思维方式的弱点,以“变”的思维,从思想意识上彻底破除忽视安全的旧有观念,用精确对症的方法警示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念,促进经济社会繁荣。

海防陷落:安全生产切忌侥幸心理

孙武说道:“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而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攻也。”这意思是说,用兵的原则是,不要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因侥幸心理导致失败,最典型的战例就是清朝晚期鸦片战争中的海防要塞连连失陷。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1841年5月清朝的御前大臣奕山与侵华英军签订《广州和约》,英军退出虎门后,昏庸的清廷政府误认为战争已经结束,竟在7月28日通谕沿海将军督抚裁军,要求酌量裁撤各省调防官兵。8月上旬,专办江、浙军务的钦差大臣裕谦接到奕山等人的咨文,获悉英军即将再犯福建和浙江,才向朝廷请求暂缓撤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布防兵力。但是,道光皇帝竟于8月19日却作出批复说,仍然要各个要塞暂留适量兵力,从其他地方调防来的军队立即裁撤。仅仅6天之后,英国军舰的大炮就在厦门开火了。

由于长期疏于防范,各海防要塞的工事建设、武器装备、弹药储备、战斗人员等,都准备不足,致使福建、浙江多处海防连连失守。8月26日厦门失守,金门镇总兵江继芸等战死。10月1日,定海再次被英军攻陷,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等将领浴血抗战六昼夜,相继战死。10月10日,镇海被英军攻陷,海防总指挥两江总督裕谦投水自尽。10月13日宁波失守。

鸦片战争的失败固然与清廷的政治腐败、中英双方的军事和装备水平差距过大有关。但是,准备不足,抱有侥幸心理,也是清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从这次战败中吸取教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复杂而严峻,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不得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料敌从严”,多作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做好各种应急救援预案,只这样,才能保证生产活动安全进行。

三气周瑜:安全责任人要克服性格弱点

《孙子兵法·九变篇》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其意思是说,将领有五种性格弱点,是致使军事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利用对方将领性格弱点取得胜利的典范。

“三气周瑜”是明代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系列故事,讲述周瑜(公瑾)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周瑜因气量狭小而被活活气死。

“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就归刘备所有。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当吴军正要进城时,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周瑜气得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二气周瑜”:刘备的夫人死后,周瑜献计让孙权假意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诸葛亮却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金疮再次迸裂。

“三气周瑜”: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日益壮大,东吴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以攻取西川为由,迟迟不还荆州。周瑜气使出一计,假称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却想中途攻取荆州。但是此计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当然,“三气周瑜”是演义故事,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并不狭小。但是,因将领性格弱点被敌方利用的例子是很多的。相类似的道理,生产单位的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因个人性格原因,也可能酿成事故隐患多发的后果。如粗心大意的人容易忽视安全细节、好大喜功的人容易盲目追求生产效率、胆小怕事的人容易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等等。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主体责任人的企业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遵从法律法规,老老实实地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要让个人性格弱点为安全事故开绿灯。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