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故纸堆里寻安全】陆:厉王止谤,忘却宫前祥云犼

  来源:山西太原安监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8月23日

(王清茗)武王姬发之后,周朝在商朝国家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分封的名义,强化了诸侯在法律上地位,政治上的妥协又获取了大多数阶层的支持,再次通过井田制的大力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经济空前的繁荣。

但是,周王朝传到十世之后,莫名的荣誉感和强烈的虚荣心将周厉王牢牢束缚,普天之下的尊崇让他忘记了忧患和风险无处不在,对社稷的拥有和持久的占有欲望,又雪上加霜般地让周厉王一改年轻时候的积极进取精神,老年时候变得傲慢与偏执。

人越老,就越喜欢躺在自己无限荣耀的光环下慵懒地享受生活,甚至不惜动用权威来维护这个虚假的繁荣与和平。周厉王名姬胡,在位37年,年轻时候面对积重难返的态势,为周室中兴做过大量的艰辛努力,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防御外敌方面,能够革陋除习,改变“王道微缺”的困境,恢复王室在政治、经济、军事中天下共主的地位。

周厉王很清楚,在他登基时,周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史记》中的十个字,真实地记载了周厉王时代的困境。楚国公然称王,诸侯之间的纠纷与战争不断,而周天子吊民伐罪的能力日渐衰竭,特别是用在战争上的支出日渐庞大,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

好在厉王抓住了山林归于国有和发展农业两个重要的经济振兴手段。《诗经?大雅?桑柔》中“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说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当时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周朝廷的自给自足。在此前提下,周厉王以军事上的重大突破,再次拾起周天子“礼乐征伐天下”的信心。

然而,信心需要国家政策的持续稳定和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在三十余年的新政执行下,特别是山林归于国有政策上,厉王遭到了国内新兴势力和守旧分子的共同夹击,一些偏激分子不断地用煽动性语言进行议政论政。

此刻对于厉王来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一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良药苦口般地择善而从;另一种则是利用手中的王权采取高压态势,消弭不同的意见。作为周厉王来说,选择第一种,或许就是对他执政三十余年的全盘否定,王位的权威和脸面、权利的尊严和严肃、个人的心态和固执让他从开始就天然地拒绝着这种选择。

周厉王找来一批巫师,由他们负责告发议政者,从此以后天下再没有不同声音了,很多人为了避免招惹是非而不再议论,于是全国都鸦雀无声了。

表面的平静并不代表隐藏在社会深处的风云诡异,特别是依托政权文治武功的强大惯性,周王朝越走越远的时候,症结和诟病便逐渐的显现出来。一方面周王朝需要开明君主完成对自身肌体的主动性预防,提升自我免疫力,另一方面需要能臣干吏洞察国家隐患,不断修正制度上的偏差,确保行政方式的正确。

同样,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分支,安全生产的需要更多的协同监管和问题反馈,确保不存在隐患死角和监管盲区。管理者不仅要兼听则明,更应该谨慎地处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隐患、小问题,避免大的事故发生。现代生产很多行业安全标准和规范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如果依靠既有经验和传统思维,很容易造成制度与实践的脱位,特别是基层生产实际情况和上级单位安全生产制度之间信息不对等、交流不畅通的问题。

造成这种脱位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上级之间政治上的考量多于对客观科学的考量,如对重大灾害救援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督查,过分重注数量而忽略了督查质量,甚至不惜扭曲和违背客观规律,致使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恰如周厉王所看到的,全国上下安静如水。

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点滴之水可以汇聚成磅礴力量,恰如一些微小的隐患和危险源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同时爆发一般,造成毁灭性和灾难性后果一般,在中下层官僚、商人、失势贵族以及既得利益受损者蛊惑和策划下,在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手持棍棒、农具等简单武器,突发对王宫发起了攻击。

这个凭借威望和武力让楚国国君自动取消王号的周厉王,让今南阳噩国闻风丧胆的周厉王,让远在今安徽的淮夷国君坐立不安的周厉王,就被夹杂在城郭之间的所谓“野人”“国人”趋离王位,远遁他乡。

事件的发展又让后人瞠目。所谓的“国人暴动”也仅仅是止于对厉王执政的反抗,并没有推翻周室政权的目的,是希望有一位能实施仁政的诸侯王出来代替厉王。周厉王远遁之后,国家朝政由召公、周公二相共同行政,号曰“共和”。

同桀、纣追求个人糜烂的生活不同,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者,周厉王并不以个人享乐为目的,而是励精图治之人。但作为改革的失败者,他理所当然要为政策法令推行的负面作用担责。不仅如此,还让他背上暴虐成性、专横恶厉的名声。

主观意愿与实际情况的严重脱位,需要的是更多践行者意见的采纳和收集。为了不断警醒自己,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尧舜曾设有谏鼓谤木。当时尽管有专职进谏和劝告的官员,但尧舜尤嫌不足,特别在议事场所外设立谏鼓,在道路两旁设立谤木,任何人都可以击鼓进谏,也可以将不同意见书写在谤木上。武王也怕自己有所过失和疏忽,专门配置了摇鼓,告诫自己哪怕出现细微的过失,也要做好防范的准备。

周厉王首先掉入个人主义的陷阱,否定先天道德范畴的先验性,反而通过事物现象的直观性对人的感受作用而归纳它的本质,通过感官实践来获得外界感受。周厉王相信自己的过去,对未来满怀信心,但未来充满着变数,事实或者实证的变数让他满怀悲伤。经验是代表过去已经发生的,未来可能会跟经验吻合,但如果有一个维度跟经验相驳的时候,这时候经验就会出错。

在遥远的彘地,周厉王用十四年漫长的日月,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哀伤的时段。周厉王薨后,一直躲藏在召公家里的太子姬静才得以继位,是为周宣王。另一个儿子姬友则被封于郑国,并任周王室司徒,死于日后的周室国难。

后来的帝王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将尧舜时期的谤木,改用石制,上刻祥云和石犼,以望柱的形式立于宫殿之前,号称华表。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尽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应常到宫外去倾听大众的声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